图书出版
《新语音学》


1985年,我将二十多年来关于语音学的研究成果,结集成《语音学新论》出版。此后,我一直未曾中断对于语音学发展的研究。2020年,我将《语音学新论》的内容略作修改,同时,加入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结集成《新语音学》出版,以期更好地完善我提出的关于语音学的新理论,补充我提出的关于旧语音学理论的不足之处。
旧语音学的元音舌位学说只重视表象舌位,不重视实质音群和音式。元音唇形(唇位)学说,只重视唇形,不顾及口腔的内部状态。塞擦音(破擦音)学说不顾及是否阻塞(破裂)。鼻音声母学说,不顾及鼻腔是否通气。汉语feng、weng 学说用eng冒充ong。翘舌音(卷舌音)学说只重视表象翘舌,不重视实质缩舌。英语舌叶音学说用音素冒充复合音。送气擦音学说用运动音冒充静止音,不能区分隙音和畅音。英语双元音滑动学说用假双元音冒充真双元音。边音和鼻音学说,不分元音和辅音。
本书用音群学说、音类学说、音式学说、舌前部音和舌后部音学说、音型学说、语音气流学说、静止音和运动音学说、拓音和半拓音学说、半裂音学说、隙音和畅音学说、缩舌音学说(总称音群音式学说)等新语音学理论来取代旧语音学的舌位唇形学说。
我弟弟《近体唐诗类苑》编著者宋明哲,在我八十寿辰时赠我寿联一副,上联是“一卷经文彰日月”,下联是“毕生追梦写春秋”。这是我潜心研究新语音学的真实写照。
希望本书的主要观点能接受实践的检验,能接受历史的检验,并在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中得以完善。我真诚地欢迎读者对本书作出评论,提出批评,提出修正意见,并与我面对面进行讨论。
最后,我诚挚地对给予我帮助和鼓励的师长、朋友和有关方面人士表示深切感谢。
 
宋一平  
2020年3月于上海


绪论(一)
 
 
舌位是虚假概念和舌前、后部音的发音标志
———兼谈注音符号的高明之处
 
 
西方的“舌位、唇形”学说认为辅音有发音部位,元音没有发音部位,只有舌位。中国音韵学认为元音也有发音部位。李元说:“正音近喉,副音近齿(门齿),正音缩舌,副音伸舌。”(《音切谱》第一卷第11页)李元认为元音可分为正音、副音两类,发音部位不相同。正音,即舌后部音的发音部位靠近喉部,发音时舌身后缩。副音,即舌前部音的发音部位在靠近门齿的舌前部和上腭之间,发音时舌身前伸。由于发音通道的截面积和气流速度负相关,根据李元的学说,我认为元音的发音部位,和辅音一样,都在声门以上发音通道最狭窄处,此处气流速度最大,可以确定元音的音色。
英文in[in](方括号里的是国际音标)被认为由前、高不圆唇元音[i]和前鼻音[n]拼合而成。由于中文“因”和英文in发音相同,于是中国的语音学家认为中文“因”也这样发音。傅国通说,in是元音i加鼻辅音n结合而成的。徐世荣说,发in[in]时,“上下齿始终合拢”“舌头不准向后缩”“有人把in读成i+en,是不对的,当中没有e音素”。(《普通话语音知识》文字改革出版社,1980年版第68页)罗常培说:“注音字母犹有不能代表单纯音素之弊:如ㄣ原读[ən],而〡ㄣ应读[in]不应读[iən]”。(《汉语音韵学导论》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16页)
请尊重事实,事实是:“上下齿始终合拢”是发不出“因”in[in]的。请认真发音。要正确发出“因”,在齐齿呼韵头后,必须舌向后缩,才能发出主要元音,而且此主要元音可以适当延长,然后接发韵尾。“上下齿始终合拢”发in[in]是虚构的。始作俑者是西方“舌位、唇形”学说的倡导者,徐世荣等则是人云亦云。“上下齿合拢”发出的是in[in]的韵头舌前部音,舌身后缩后发出的主要元音是舌后部音。西方语音学中有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这是其中之一。
舌前部音的本质特征是发音部位在舌前部,近门齿,舌身前伸;外部特征是上下齿合拢,这是外部可以看到的。舌后部音的本质特征是发音部位在舌后部,近喉,舌身后缩;外部特征是上下齿不合拢。上下齿是否合拢是判定舌前部音还是舌后部音的标志。“衣”“一”“基”“妻”“西”(乙型音)及其外式音和“资”“雌”“思”及翘舌音(甲型音)及其韵母都是舌前部音。其余的“舌面元音”都是舌后部音。发音部位决定音色。舌位和音色无关。喧闹一时的舌位是虚假概念。
把“因”的注音符号确定为〡ㄣ是正确的。ㄣ和ㄢ、ㄤ、ㄥ、ㄟ、ㄠ、ㄡ都是同群音,不能分解为音素。这是注音符号的高明之处。罗常培的上述观点是错误的,“因”确实是〡ㄣ,即〡+ㄣ。ㄟ是第二群同群音,其所有的音都是舌后部音中的第二群内式音。ㄟ不能分解为ei。“舌位、唇形”学说的分解为不同舌位音素的做法行不通。认为从ㄟ中可以分解出舌前部音i即注音符号〡的说法是荒唐的、完全错误的。若干年后,当人们认识到它的错误后,会觉得这足以令人笑掉大牙。注音符号ㄡ是第五群同群音,其所有的音都是舌后部音中的第五群内式音。ㄡ中没有外式音中的真性圆唇音o和u。

上卷
第一章    论语音气流
——鼻音塞音差别新探 002
第二章    论静止音
——擦音通音新探 027
第三章    论拓音
——塞擦音新探 052
第四章    论平稳静止音和运动音冲激音
——元音辅音分类标准新探 077
第五章    论半裂音
——边音新探 103
第六章    论半拓音
——闪音新探 114
第七章    论被动运动音
——颤音新探 123
第八章    语音分类表 130
第九章    语音学旧理论部分概念与新语音学理论概念
对照表 133
下卷
第一章    向feng和ueng宣战 138
第一节    feng和fong 138
第二节    论语音音式 144
第三节    歌唱家们对feng学说的冲击 148
第四节    偷换概念的feng学说 152
第二章    向旧语音学和国际音际宣战 156
第一节    主观要符合客观 156
第二节    西方日出:鼻子不出气竟能发鼻音 158
第三节    没有主观要符合客观观念的旧语音学
权威 160
第四节    鼻音声母学说应该退出历史舞台 163
第五节    旧语音学无中生有 165
第六节    张冠李戴的塞擦音学说 168
第七节    鼻尖几乎已经碰到真理,可惜未能
抓住 170
第八节    似是而非的旧语音学 172
第九节  “送气擦音”纯属虚构 175
第十节    英语国际音标不能区分真性和假性
圆唇音 177
第十一节    英语国际音标不能区分元音音素和
复元音 179
第十二节    英语国际音标把复合音[dЗ]当成
音素 181
第十三节    英语国际音标以一当三 182
第十四节    英语国际音标不能正确表达第三群
元音 183
第十五节    英语国际音标[r]也是复音 184
第十六节    英语国际音标不是一符一音 185
第十七节    语音的相拼结合和滑动结合 186
第十八节    英语真假双元音 188
第十九节    英语Q的假性圆唇音发音 189
第二十节    英语in不读[in] 191
第三章    音群语音学 192
第一节    论语音音型 192
第二节    论缩舌音
——广州话“舌叶音”的本质 197
第三节    论语音音类和语音音群 201
第四节    汉语韵母ai和元音滑动 205
第五节    元音的反向滑动 208
第六节    闭塞韵母 212
第七节    冲激半裂音 214



第一章    论语音气流
——鼻音塞音差别新探
 
 
鼻音[m]、[n]、[ŋ]和塞音[p]、[p‘]、[b]、[t]、[t‘]、[d]、[k]、[k‘]、[g],分属两个辅音大类,它们有本质差别,这是毫无疑问的。
它们的本质差别在哪里呢?使它们得以成为两大类辅音的主要差别是什么呢?旧语音学理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明确的:前者发音时鼻腔通气,后者发音时鼻腔不通气。
试提出两个问题:(1)鼻腔不通气能发鼻音吗?(2)鼻腔通气能发塞音吗?
旧语音学理论对上述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高名凯先生的《普通语言学》在谈到“音素的鼻化”问题时说:“一般人所谓鼻音,其实就是鼻化音。”同时,明确指出[m]、[n]、[ŋ]就是[b]、[d]、[g]的鼻化音。①鼻音(破裂的鼻音,本文所谈鼻音和塞音在不申明时都指破裂的音,下不另行说明)确实是口腔、鼻腔同时出气的音,讲它们是口腔音的鼻化音是正确的。但是,[m]、[n]、[ŋ]确实是由[b]、[d]、[g]鼻化而成的吗?[m]、[n]、[ŋ]对应的口腔音就是[b]、[d]、[g]吗?不是,事实给出的回答是不同的。
 
 
鼻音分普通鼻音和硬鼻音(发硬的鼻音)两类。普通鼻音和硬鼻音都是鼻音。
旧语音学理论认为硬鼻音是在普通鼻音后带或略带同部位的浊塞音,和[m]、[n]、[ŋ]对应的硬鼻音是[mb]、[nd]、[ŋg]。袁家骅人的《汉语方言概要》中说:“山西西部平阳、文水、太谷、兴县等地,鼻音声母带浊塞成分。重庆、湖北汉阳、河北万全,也有类似现象。但这些特殊发音现象并不构成新的音位。”又说:“山西文水话‘马’[mba]、‘魔’[mbɯ]、‘挪’[ndɯ]、‘耐’[ndai]的鼻音声母带有浊塞成分,是西北方音的一个重要特征,现在还保存在局部地区。”②董少文先生的《语音常识》中说:“北京的[m]是纯鼻音,有些方言,比方重庆,在鼻音后略带同部位的口音。例如,北京的‘马’字是[mǎ],重庆的‘马’听起来略带[mbǎ]的色彩。所谓某地鼻音‘发硬’,就是这个理由”,“北京的[n]是纯鼻音,有些方言,比方重庆,在鼻音后略带同部位的口音。例如,‘拿’字北京是[ná],重庆带有[ndá]的色彩。所谓某地鼻音‘发硬’就是带同部位口音的意思”。③根据这种见解,硬鼻音发音开始时鼻腔当然是通气的。
但是,事实不是这样。事实是:硬鼻音发音时自始至终鼻腔不通气,硬鼻音是纯口腔音。
我曾用实验证实过这一点。
 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一根头发,使头发露出约4厘米,并使露出部分位于上唇上方鼻孔下方正对着鼻孔,头发横放,不能和除左手拇指、食指外任何部位接触以防粘住,要求嘴里出来的气流不流向头发,而鼻孔里出来的气流直接流向头发。另外,右手拿一面镜子照着,以看清头发是否被气流推动。作为对比,先发以普通鼻音为声母的音节,再发以硬鼻音为声母的音节。
实验的结果是:发普通鼻音时,头发动,证明鼻腔通气;发硬鼻音时,头发始终不动,证明鼻腔始终不通气。
 

 

Time:2020-12-14 16:11:31  编辑:闰江文化
R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