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出版
《一个人的成长》
书房(代序)
 
第一辑      回望故乡
故乡里,还有许多亲近、熟悉的人影,许多亲近、熟悉的风景,每时每刻都清晰、明亮在我心中。我来不及写下他们,但,始终没有忘记……
 
 
我即使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们依然温暖着我
我妈
雕匠舅嗲
怕回老家
骨科神手戴名月
赵家垭掠美

 
第二辑      源上风景
地球上,她是孤本,再没有第二个武陵源。她,粗犷、劲健、强悍的骨骼,宁静、大气、向上、丰厚、生机勃发的风貌,坚韧、厚道、包容、不争的品质,是弥足珍贵而又永恒的财富。
与武陵源相逢,我一生的荣耀。
 
 
初访周家峪
枝儿湾素描
鹰窝寨印象
我曾行走在它们之间
武陵源申遗散章
武陵源中有好诗
弄虚作假,我当了一回侦探
申遗记趣
且住斋三记
拆迁之惑
岩门新村杂记
一个女人,有九块碑
“无常”王婆婆二三事

第三辑      因源有缘
与他们相遇,我的人生鲜然生色。他们,有如缕缕清风,温馨我,沁人心脾;或如涓涓响泉,滋润我,努力向前。
 
先生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花开花落,宠辱不惊
美是什么时候都需要的
不可复制的儒雅春秋
浩然送我一本书
有这首诗,宝峰湖不老
画家鲁慕迅印象
邂逅易中天
陈国达先生,张家界不会忘记您
我陪沈鹏先生三日
水绕四门,在他笔下狂放野逸起来
唯一值得我尊重的上海书法家
在桑植拜会周俊杰
向郑伯农、周笃文诸先生致歉
桑塞尔,十八年后再见
京城三友
与书家零距离
 
第四辑      真情一瓣
文字虽然粗糙,但见证了一份真诚的友谊与情怀。天地悠悠,唯情最真。真情永在。
 
诗人情怀
——覃大钰诗集《云梦集》序
这个老把式,值得说两句
——吴扬德纪实散文集《索溪风采》序
陈自文辑
——《慈利古诗五百首》序
因缘相遇
——《清华五友》书画集序
聋哑女画家田炎秀成才的启示
——《田炎秀画集》序
聂元鑫,追梦一路到羊城
花甲追梦上清华
昨晚,隔壁那只长脚蚊竟然没有飞过来
道在半山追问我
楼上楼下
我们还活着
一个人的成长



试    读

一个人的成长,绝不是孤立的。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3个年头,我有幸来到这个世界。然而,一岁半时,父亲因病去世,丢下母亲、姐姐和我。出生于家境宽裕、又是独生丫头的母亲,难以撑起这个家。一年后,憨厚本分、一字不识的后父上门到我家,我称他为伯伯。
从小学到初中,我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当过班长和学习委员。三公公(曾祖辈)儿子赵君圭(后在兰州大学任教)于1950年考上武汉大学,成为头号新闻,轰动老家一方。因此,他一直是我心中的偶像。我暗暗、美美地设计:读完初中读高中,一定要考上武汉大学。
谁知,1966年下半年掀起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席卷全国,一下子吞噬了我和许多青年人的梦想。学校分成两派,打闹不止。宁静而又美好的校园里充斥着邪恶。无法读书,我只得极不情愿地逃离校园,回家务农。
回家务农与自己的人生目标悬殊太大,内心自是百般不甘。此时,身体上的病痛与精神上的打击接踵而至。先是因饮食不洁,突发肠道恶痢,拉血、屙脓,久治不愈,拖延5年之久。身体消瘦,酸软无力,一天不如一天;家庭出身和社会关系“狐骚气”重,报名参加“冷(水溪)旭(日塌)”三线建设,负责登记、政审的民兵营长是本家长辈“喜大叔”,竟当着众多报名者训斥我:“赵辉廷,你没有资格!”当场那种难以言状的委屈与羞辱,伴随着泪水喷涌而出,掉头就往家里跑……面对这种境遇,你说我心中没有恨吗?有,说真的。但我不恨“喜大叔”,因为那不是他的错。我只恨自己生错了廊场。
试想想,我连去深山沟里挖土、搬岩头的资格都没有,这辈子还有什么指望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痛苦、失望,甚至绝望……
尽管“文革”中一些人道德沦丧,但善良无处不在。这时,一个人的一句话改变了我的命运。这个人就是我们大队支部书记李玉清。因我母亲姓李,平素日碰到他,大人交待我叫他“玉清舅舅”。1969年8月初的一天,他来到我家,刚坐下,手里端着伯伯递给他的一碗茶还没喝,就微笑着对我说:“辉廷哪,我看你体子差,做工夫(指农活)嘁亏(意为很累,难以胜任),不如去教书,好不好?”一听要我去教书当老师,觉得不仅体力上轻松,而且可以改变自己的“身份”,当然愿意。见我愿意,他要我第二天去大队学校报到。
玉清舅舅为什么会关照我,我当时没细想。过后,我反复搜索我家与他的关系,横竖不沾边。虽然两家各是一个生产队,但从未以亲戚关系来往过。按乡间习俗,总要沾亲带故才值得关照,更何况正值特殊敏感时期,他身为大队支部书记,稍有不慎,会惹祸上身。多年后,过接到别家为子的三叔告诉我,玉清舅舅出身贫苦,解放后积极参加土改工作,加入了党组织。他在土改工作中与我父亲关系十分要好。我想,与他要好的人却过早离世,不免伤感。由此,心根善良的玉清舅舅自然对好友之子产生怜悯之情,施以援手。再说,亲友们都晓得我会读书,能写一手好毛笔字,此时大队学校又正缺老师。不管是哪种原因,假若玉清舅舅不在大队支部书记位子上,即使他再善良,也爱莫能助。这就是机缘。
“文革”中,一些人以及个别共产党员见风使舵,出卖自己的良知,做亏心事。可玉清舅舅守住初心,没有变。他在大队支部书记位子上十多年,勤政至善,有口皆碑。
我遇上他,真是幸运!
当老师看上去轻松,其实不然。我清楚,“民办教师”对于我,仍然只是一份“临时工”,随时都有可能梭脱掉靶,因此在忐忑不安中,格外珍惜这份“临时工”。因半路出家,不懂教学,我就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多听他们是怎样上课的;再就是多读书、勤思考。大队学校没有图书室,我把当老师的二叔家里仅存的几本书找来读,如小学语文教学、算术教学等。寒暑假时,跑到县城新华书店去买。那时学习马恩列斯、毛主席著作火热,这对于我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之余,我大量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主席的原著,还有鲁迅的书。如恩格斯著名的哲学著作《反杜林论》,买来后根本看不懂,像读天书似的。我便买来相关的辅助读物,一个字一个词地“啃”,逐渐弄懂了许多,并写下了大量心得笔记。说实在话,这种政治学习,一开始是迫于形势,迫于给自身加分的需要,比较勉强,但在勉强之中慢慢尝到了甜头,这种甜头慢慢促使我成为自觉行为。因为在伟人的著作中发现了不一样的精神世界,打开了自己认识人、认识事物、认识社会的窗户,相对提高了认知视野和境界,同时对自己教学也有帮助。
“文革”取消了所有考试制度,上大中专院校读书、参加工作等等,一律实行推荐制。1972年上半年,上面下达给我们大队一名指标,去常德师范学校(以下简称常师)读书,公社驻大队工作组先已推荐了一人,是我同宗兄长,也在大队学校教书。他家出身好。但他的政审表,经公社联校送到区联校校长王晋元同志面前时,当即被王校长否定了,点名要推荐我。王校长要求公社联校校长吴仁兴同志马上去我大队,找支部书记李玉清,召集大队支部委员会议,重新讨论推荐人选,说上面指定的是赵辉廷。大队支部委员们一听是上面指定的,都无异议,一致通过。我们学校校长黎盛海(唯一的国家教师)要我填写个人履历表和自传时,我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先被推荐的老兄本人没说半个不字,但他的父母晓得后,到学校大吵大闹了好几天,说我没有“资格”去读书。因此我没抱任何幻想。
真正的麻烦出在政审关。区联校负责政工的黎盛国与吴贤斌两人先后4次往返县文教局和我家,就因为我姑父姑母(住在隔壁大队)是富农份子,县文教局政审时未予通过。第5次,王晋元校长亲自出马,带上我平时政治学习心得笔记5大本,跑到县文教局据理力争,说:工作队推荐的人家庭出身好,可在学习马列毛主席著作方面拿不出一个字的心得笔记,而我们推荐的赵辉廷,家庭社会关系有问题是不假,可他热爱学习,工作扎实,这5大本心得笔记摆在这里,白纸黑字,你们认为应该推荐谁去最合适?
就这样,我的政审终于被通过。当我从黎盛国、吴贤斌二人手中接过常师入学通知书时,就像一场梦,回到家,激动得哭了一个下午!我激动,不仅仅是好梦成真,而是感动黎盛国、吴贤斌二人心存善意,不因我家庭社会关系问题而放弃;尤为感动的是,他们二人告诉我王晋元校长亲自出面的情景,如果不是他,我不可能去读书,不可能有我的今天!而我与王晋元校长从未谋面。我认得他,只是偶尔在寒暑假期间全公社教师集训大会上,公社联校请他讲话。他讲话干脆、利索,言简意明。我们之间非亲非故,他为什么力排众议,直接点名推荐我去读书?我至今不得而知。
我是幸运的,又遇上了一位好人!
也许,一个人在逆境中无声地耕耘,总会被好心人发现、被关注、被提携。从玉清舅舅和王晋元校长两人身上,我看到了干净的灵魂和善良的人性。尤其是在“文革”非常时期,他们作为基层领导和一名共产党员,始终守住初心,不被时势所改变,难能可贵。他们两人秉承公正的品质是我心仪的楷模,一直影响着我。
润物细无声。我知道我的幸运来之不易,唯有把感恩化为发奋读书、勤恳扎实的工作,作为最好的回报。在常师读书期间,我期期都是三好学生和优秀团员,毕业后被指名分配到湖南“农业学大寨”先进典型——慈利县长峪铺大队学校,先后担任过区重点小学、长峪铺学校校长,当选为通津铺公社教育战线唯一的劳动模范,出席过常德地区教育战线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表彰大会。1976年1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我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业余爱好文学、爱好写作、爱好书画,尽量涉猎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1976年4月,县里筹备庆祝纪念毛主席五·七指示发表10周年大会,抽调我去县文化馆创作、画大型宣传画。1980年10月,县委宣传部一纸调令,我离开通津铺公社中学,调入刚刚成立的县文化局戏工室,从事戏剧创作,后又调往县委统战部、宣传部工作。1983年,慈利县委、县政府决定开发索溪峪,发展旅游业。当时的索溪峪是慈利的边远之地,离县城近90公里,交通极为不便,教育、卫生基础条件十分落后。开创伊始,县里动员国家干部、职工前往,还附加解决家属子女就业、本人升职等优厚条件,但都不愿意。这年10月,我作出决定,主动要求调往刚刚成立的索溪峪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索管局)工作。时任县长严高明同志看到我的请调报告后十分高兴,当即给我打电话,要我去他办公室面谈,说我是目前全县唯一主动要求去索溪峪工作的干部,动因何在。我的回答很简单:我爱好文学艺术,呆在县城里很难有更大的进步,而索溪峪一旦对外开放后,全国各地肯定会有很多文艺名家慕名而来,我生活、工作在这里,就有机会与他们零距离接触,这无疑对提高我的文学艺术水平大有帮助。高明同志问我还有什么要求,我说没有,他当即在我的报告上签字同意。
后来的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我的家庭状况、我的遭遇、我的学识基础及相对闭塞落后的地域文化影响,我不可能成为名家、大家,但索溪峪、武陵源馈赠予我的,是让我的文学艺术眼界、素养与创作能力有了新的飞跃,为回报、服务于这块土地成为可能。
1983年的索溪峪,贫穷、落后,满目荒凉。要公路没公路,要电没电,办公、住宿用房是用竹撇子夹墙泥糊的简易房;进山踏察景区、景点和路线要过34道水;饿了,吃自己带的麦面软饼;渴了,趴在溪边捧水喝。开发景区,发展旅游业,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我和我的同事们对此既陌生又新鲜,兴奋中充满憧憬,虽辛苦,但很开心。
因为我来索溪峪工作的目的单纯,没有功利动机。我曾书写“翰墨千古事,好官一时荣”联语,张贴在办公室,以表达自己的心迹。因此,除了埋头工作、尽职尽责以外,个人订阅了《风景名胜》、《旅游》等6、7种报刊,挤出时间看书、读报,学习风景区建设和旅游业相关知识,尽快使自己由外行变成内行。一个人的努力与成长,取决于自我发力。这种发力是夯实自我的必需,是自觉行为。若以急功近利的心态前行,浮躁而又虚伪,一旦功利旁落,常在失望与埋怨中颓废,甚至堕落。我牢记先贤的人生“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的教诲,来激励、鞭策自己。
良好的愿望,一定要有良好的人文环境托底,才能助推你的愿望展翅高飞。刚到索溪峪工作不久,我又遇到了一位好领导——索管局第一任局长吴扬德同志。他心地敦厚,宽容大度,善解人意;工作中有见地,不官僚,善用人,舍得放手,又刚正不阿。他上任不到3个月,了解了我的实际情况后,主动找县教育局和江垭区联校协商,调剂民办教师指标,把我爱人从远在70公里之外的长峪铺学校调来军地坪小学,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这让我十分感动。他晓得我的爱好后,总是创造条件,让我外出或进修、或观摩;凡是全国各地来索溪峪采风的文艺家,他大都安排我去作陪。因此,我有幸结识了吴丈蜀、鲁慕迅、汪曾祺、浩然、羊春秋、霍松林等一大批文学艺术界名家高手。有的成为至交,耳提面命,受益匪浅。所以,我在索管局工作的6年内,心灵自由、舒畅。一个单位“一把手”的德性、人格魅力及胸襟的好坏与否,至关重要。它决定着人心向背、事业兴衰。优秀的“一把手”,既是技艺全面、高超的“厨师”,可以烹制出极具特色、能充分调动大家工作热情和潜力的文化“美味”,又是道德、精神高地的领袖,其言行举止可以垂范,引领化人,成为年轻人坚定信仰、心仪效仿的榜样。能在这样一位“一把手”领导下的单位里工作,这个单位必定呈现出向心凝聚、生机勃然的局面。
1989年6月,大庸市武陵源区人民政府应运而生。我被任命为首届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此时,正值国家压缩基本建设规模时期,区工委、区政府无办公场所、无办公设施、无工作用车。我记得,为节省经费,有利于很快对外挂牌办公,连区工委和区政府筹备组的牌子,都是我用美术字一点一画写出来的。
新区初创,百业待兴,加之机构精简,编制有限,人手少。开始3年,区工委办与区政府办合署办公,办公室仅有4人。我是名副其实的“大管家”,负责会议记录、起草公文、上传下达、调度用车、安排接待、协调关系,等等,整天忙得两脚不沾地,工作到深夜是常态,但我毫无怨言。因为我深知,是区工委信任我,才让我担当这个重要的职务。所以为人做事,要把不负我心放在首位,才能不负领导信赖。因此,我恪尽职守,竭尽全力把工作做细、做到位,大到公文把关,小至誊抄会议纪要稿的字迹,反复审核,一丝不苟。你自认为是一个有能力的人,而检验这种能力的唯一标准,就是对待工作的态度、效率和质量。担任办公室主任近4年,工作上没出现任何差错。1991年,因担负申遗重任,我带领3人多次往返武陵源、长沙、北京搜集图片、资料,住最便宜的招待所、住地下室。7月8日,从长沙返回途中,因病毒感染神经,致使面部瘫痪,请医在家治疗。市委常委、区工委书记孙凤鸣同志得知我生病,特意到家中探望,要派车送我去长沙住院,被我谢绝,坚持在家治疗,直到基本痊愈。4年中,我年年被评为全区优秀党员和先进工作者,连续两次受到市政府嘉奖。
1983年到索管局工作,1997年7月调离武陵源区,我在这块土地上生活、工作了15年。15年内,我对这块土地从不认识、不了解、不熟悉,直到认识她、了解她、熟悉她,对她一往情深。而她反过来滋养了我,无私地馈赠予我许多弥足珍贵的东西。
我庆幸,我此生遇上了武陵源,是她给了我一次报答她的机会。
1991年5月,国家建设部将武陵源等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候选单位,上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九寨沟、黄龙、黄果树瀑布和路南石林的申报文本(含科学和美学价值文字表述、图片和影像资料等)由四川大学、贵州大学和上海同济大学的专家、教授负责完成,包干经费高达30万至40万元。而武陵源的申报文本则由我担任主编,由我和田波、李鹏和邓华新4人共同完成撰稿、图片收集和影像资料,全部花费仅8.3万元。5家单位申报文稿在国家建设部评审时,武陵源的文稿受到周干峙副部长的充分肯定,他认为是在5家申报文稿中写得最准确、最生动的,并在总结会议上予以表扬。因武陵源申遗成功,我被评为全国建设系统先进个人。
15年内,我坚持自学,广泛涉猎书法、绘画、摄影等艺术,爱好散文、诗词写作,不断积累、沉淀、储备,学有所长,为后来在市文化局、市文联做好本职工作奠定了基础。15年内,我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星火》和《风景名胜》等15家报刊发表“美在张家界”等散文、美学论文、书法、摄影及风景写生作品近百件(篇)。2004年10月,我在长沙举办古今人赞咏武陵源诗词个人书法作品展。2008年,应邀与全国300位书画名家,参加由国家文化部和解放军装备部主办的“和平颂”大型公益文化活动,我的书法作品搭乘“神舟七号”飞船,飞上太空。
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在长沙举办建国50周年成果展,全省24个单位、战线(其中14个市州、10条战线)参展,并设立6个大奖。我市参展工作由市委宣传部负责。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符昌瑞同志指定由我具体承担展馆设计、制作及展品陈列、讲解等一应事项。展馆外观设计及馆内色彩定位由我自己写出创意文案,其制作、安装及布展对外招标。我不负市委、市政府重托,我市展馆荣获由省委、省政府组织专家评选并颁发的“最佳组织、设计奖”,名列全省6个大奖之一。市委书记刘力伟同志说:“这次参展,我们给的经费最少,但辉廷同志工作做得出色。”应该说,我为张家界市争得了荣誉。这一年,我受到市政府嘉奖。2003年3月,我当选市文联主席。市文联没有办公场地,没有像样的办公设施。单位账上没有一分钱存款,相反欠账3.08万元。我去市文联报到的第一天,两人讨账的早已找上门来,日常工作无法正常运转。我只得放下架子和面子到处去寻求支持。湖南天成公司修建旅游商业步行街,公司苏总请我书写“旅游商业步行街”招牌,给报酬1万元,我全拿来给市文联还账。近几年,我每年拿出1.7万元资助老家通津铺镇中小学7名贫困学生,多次捐赠书法作品,参与公益拍卖活动,资助贫困者和需要帮助的人。我想,是脚下这块热土滋养了我、成就了我。我以己之长,尽微薄之力来回报她,在所不辞。
张家界驰誉中外,市内外广大新闻媒体、作家、诗人和摄影艺术家对外宣传她、赞美她,功不可没。但是利用中国山水画形式来表现她、推介她,我市一直没有开展过大规模的艺术创作活动。2004年11月,我与市美协副主席吕启琼共同创意、策划,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与张家界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邀请“中国实力派山水画家走进张家界采风写生暨创作活动”方案出台。整个活动需要经费300多万元。我向市政府汇报,请予支持。市政府因财政经费困难,爱莫能助。我们只得走向市场,寻求资助商,最后与本省一位企业家洽谈成功。此项活动历时4年,邀请了包括中国台湾在内的122位画家,先后来我市采风写生,创作了132幅山水画作品,出版了精美的《水墨张家界》画集。2008年5月,我们又在中国军事博物馆成功举办“水墨张家界中国画展”。这一活动开创我省市州文联先河,在省内外美术界和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的好评。同年6月,湖南省第3届国际旅游节活动在我市举办,其中“美术书法摄影精品展”是规定“动作”,省里要求展览中要有吴冠中、陈复礼等名家的作品,任务重,时间短。市政府指定由我负责此项活动。我千方百计,调动省内外美术、书法和摄影界力量,发挥所长,圆满完成了任务。市文联先后被省文联、市委宣传部评选为全省、全市先进单位,我个人被省文联和市委、市政府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全市宣传战线先进个人。
一棵树,只有深深植根于生你、养你的这块土地,不断汲取阳光、雨露,才能成为有用之材。我要感谢这块土地,是这块土地和土地上的人赋予我前行的勇气和力量,赋予我自信。
42年来,我时常扪心自问,为人做事,有失误而未失职,有过错而未堕落。我无时不警醒自己,我能拥有这份工作,能有今天,是玉清舅舅、王晋元校长他们给的。他们不仅仅代表他们自己。为此,我的一言一行要对得起他们,绝不能玷污他们的善良与信赖。唯有自律,才能守住本真,守住人生道德底线。
我的成长,微不足道,然而一滴晨露中可以照见灿烂的阳光。
 

Time:2020-12-07 12:38:38  编辑:闰江文化
RETURN